以應用場景驅動建設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是"雙智"中的重要一環,其中"基礎設施"四個字,在很多人看來屬于傳統基建的一部分,這意味著雙智要率先啟動大規模硬件設施鋪設,比如在路口安裝大量帶有傳感器的交通信號燈,在道路上密集布置雷達、電子監控等設備。
近日,在騰訊智慧交通、騰訊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雙智建設專家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指出,"雙智"是一個創新的探索,要從理論、技術、工程、應用、政策、標準、規范多個維度去推進這項工作 ,這里面應用是最主要的,是雙智建設的終極目標。
郭仁忠強調,不可能把所有基礎設施規劃好、建設好,然后再來做場景的應用,應該是基礎設施和相關應用場景要協同發展、相互成就,現在有什么樣的基礎設施,就可以開始研究、挖掘、構建什么樣的配套應用場景。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則提到,智慧交通要賦能智慧城市,交通是重要的應用場景來驅動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诖?,在建設當中主要注重軟件建設,同時在硬件方面也要更好地利用既有設施,這一理念應當在規劃部署、政策標準等層面貫徹始終,從建設到運營要可持續。
結合試點城市的經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長趙一新指出,在"雙智"試點工作推進的過程當中,還是比較強調于場景的驅動。因為現在國內主要城市的基礎設施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在已經具備了基礎條件下,結合不同城市的具體問題,找到特定的應用場景,來進行雙智試點,這是雙智建設工作比較重要的一個切入點。
公共交通是"雙智"中一項重要的應用場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介紹了廈門和長沙的經驗:廈門的BRT系統,通過5G網絡進行精準控制,實現BRT公交車和站臺之間車輛的精準停泊,保證乘客的安全;長沙智慧公交基于LTE-V2X與紅綠燈互聯,實現精準引導、公交優先,使公交車的行駛時間優化13%左右,來提升公交車用戶的體驗。
"這些應用場景都是牽引整個雙智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王志勤表示。
騰訊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出行總裁鐘翔平則以騰訊在重慶參與的項目為案例進行了補充。騰訊在重慶參與打造了城市級的MaaS應用,為實時公交、本地特色導航、路況千里眼、車位預約、道路通行預約和交通政務辦理等出行服務提供了便捷的統一化入口。
"以人為中心"才是"雙智"內核
隨著數字化大潮的到來,城市里越來越多的元素被賦予了數字、智能的概念,但對于人民群眾來說,有些功能感知力不強,甚至被稱為"華而不實"。因此,在本次研討會上,有一句話被專家們反復提及:以人為中心。
對于"以人為中心"在雙智中的體現,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認為,"雙智"發展應該主要著重于城市交通,尤其是城市路面交通的問題。
郭仁忠表示,現在很多智慧交通范疇內的應用,比如導航系統、智能化信號燈等,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用戶體感也非常好,但并不能從根本解決城市擁堵問題,所以雙智給智慧交通的發展,帶來一個重要的契機。
提到對"以人為中心"的理解,王先進明確指出,在交通出行領域,就是要讓老百姓有幸福感、安全感,在方便性、經濟性等多方面都滿意。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智慧交通已經是大有所為,而且將來會更有所作為。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認為,從騰訊的角度看,以人為中心實際上是更多把人納入到交通大環境里去,然后把騰訊在交通方向做出的改善結果,再反作用于用戶。
施雪松結合騰訊在長沙參與的項目指出,騰訊依托多源動靜態大數據,挖掘出公眾精準的出行需求,結合當地公交線路的負荷度和公交車的分擔率,利用智能算法將所有涉及到的站點串聯成線,從而實現定制公交、響應式公交的排班、調度和實際運營,解決了城市用戶在乘坐公交、運維人員指揮過程中的種種痛點,這就是"以人為中心"的體現。
作為科技企業的代表,騰訊已經在多個試點城市參與雙智建設。鐘翔平表示,騰訊會始終以人為中心,利用過去20多年的技術積累,將協同生態伙伴一起不斷去打通"雙智"建設中的人、車、路、云、圖、網等關鍵要素,促進數實融合,在幫助管理部門提高服務能力,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也為城市中的每一個普通人帶來更加優質、更加智慧的服務,提升公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多方參與才能共建"雙智"
"雙智"建設的背后是一個龐大的鏈條,跨越了多個產業,每個產業在不同的環節,分工不同,需要緊密配合。因此,如果明確好各個產業的定位與角色,也成為當下雙智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議題。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看來,"雙智"推動了汽車革命,帶來了城市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和產業創新。需要跨領域協同,跨產業融合?,F在雙智產業處在發展初期,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把這個產業培育好,把蛋糕做大。不同的參與者如何正確的定位,這對產業能不能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張永偉提出了在雙智建設中的五種角色定位:
第一是國家層面,需要解決好方向和頂層設計的問題,做好跨部門、跨行業發展的連接性工作,協調好技術路線、分配好車、路、城市各自承擔的功能。此外,雙智需要制度創新和統一的標準,智能汽車相關的法規、數據管理制度、標準體系等,讓雙智快速跑起來,讓產業之間能夠有效協同。
第二是地方層面,主要是地方政府,"雙智"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目標,它早期是要為創新買單和增加投入,地方政府可以為一些雙智的智能基礎設施分擔部分的投資,甚至納入到地方的基本建設投資。此外,地方政府要為"雙智"開放各種場景和數據,讓數據能夠打通,能夠產生價值,能真正的應用起來。
第三是頭部企業。頭部企業是"雙智"能夠持續推動的一個最可依靠性的市場力量。把城市真正需要的應用場景作為工作重心,目光長遠,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解決城市交通管理和居民出行的關鍵問題。
第四是中小企業,必須依靠大量的有創新精神的中小型的科技企業,讓雙智生態更加豐富。
第五是布滿在城市各個領域的應用側,包括城管、環衛等政府部門,以及公交、出租車等行業部門,這些部門一定要真正相信"雙智"能夠給城市解決問題,真正建立數字化的思維,通過數字化、網聯化解決城市發展的問題。
在研討過程中,"標準先行"也成了高頻詞匯。王志勤強調,5G車聯網是實現"雙智"發展的重要基礎。車聯網應用場景要真正實現從盆景到風景的規?;l展,技術標準是非常重要的。依托5G車聯網,重點在網聯通信、"邊緣-區域-中心"多級平臺和路側感知系統等技術領域,以及輔助駕駛、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開展標準化工作。
在標準建設的過程中,騰訊也在積極發揮科技企業的作用。據施雪松介紹,騰訊在過去的實踐當中,也結合產品研發,尤其是在各地車聯網先導區、雙智試點的實踐中,都不停地提升產品的標準化,比如牽頭推動泛V2X標準體系構建和完善,開展制定智能網聯公交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促進開放生態的形成。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以及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雙智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承擔著讓人民群眾的出行更有幸福感的重要責任。越來越多像騰訊這樣的科技企業,將不斷加入雙智建設的大潮中,不斷推動"以人為中心"的雙智城市可持續發展,讓人民群眾更有幸福感。(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