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薪難,難討薪。討薪難成為當今社會的焦點、熱點,也成為農民工群體急難愁盼的痛點。3月1日,雷山縣法院立案庭法官訴前調解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14件,半小時不到,14位農民工工資就有了著落,而且被告還遠在千里之外的浙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原來他充分利用智慧法院互聯網技術——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實現了線上視頻調解,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使當事人可隨時隨地參與調解。
據悉,2020年,余某某承包了某外墻裝修建設工程,李某某等14位農民工先后到這里務工,完工后,余某某以資金緊張為由,分別給14位農民工打了欠條,拖欠工資900元至5440元不等,余某某承諾在2021年6月底付清所欠工資。逾期后,余某某沒有兌現承諾,卻外出浙江寧波打工。無奈,14位農民工通過法律援助,起訴至雷山縣法院。立案法官深知農民工的苦處,立案前,當即聯系了余某某,了解當事人分處異地情況后,他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以線上調解的方式形成了調解協議,最終把拖欠14位農民工工資的還款時間一一確定了下來。
調解結束,援助律師說道:"利用手機線上調解太方便群眾打官司了,省去許多訴訟程序,節約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也感謝法官調解前做了大量的思想動員工作,使得調解很快達成協議。"
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法院提供了遠程參與調解的能力,使法官也能參與到調解過程中,更好的促進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此外,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還具有在線簽字的能力,平臺上的調解筆錄、調解協議等文書,調解員和當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進行在線簽字,達到了使訴訟當事人"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的便民訴訟目標,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在參與司法活動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來源 雷山人民法院
編輯 周歡/統籌 潘歡歡/簽發 吳如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