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隴東報-掌中慶陽】
?
隆冬時節,隴東大地迎來一場降雪,寒氣愈發逼人。環縣虎洞鎮張家灣村村民周希全家中的爐火燒得正旺,老兩口圍坐在一起,和遠在四川上班的小女兒視頻通話,噓寒問暖,其樂融融。
今年68歲的周希全以前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一條胳膊,妻子多年患病,不能干活,家里沒有勞動力,生活拮據。而現在,這個曾經貧困的家庭已和張家灣村大多數農戶一樣,過上了生活富足的日子,家里蓋起了新房,兩個女兒大學畢業后,也已走上工作崗位。
"要不是村上對我們家的照顧,哪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要不是政府幫助,我哪有能力供兩個女兒上完大學?,F在我參與村級集體經濟分紅,經濟來源也有了保障。"周希全說。
周希全家的改變,歸功于張家灣村的"黨建+"模式。自2012年開始,張家灣村黨支部探索"黨支部+產業、黨支部+合作社"的"村社合一"發展模式和"黨員+群眾、致富能人+貧困戶"的幫扶模式。由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4個、鄉村振興工廠1個,培養黨員和能人示范戶38戶,吸納帶動156戶農戶發展湖羊產業,全村羊存欄量達到11466只,羊產業年收入750萬元,養殖戶人均增收10500元,形成了"多樣化利益聯結、團隊化服務保障、閉環化綠色循環"的"三化"草羊產業新模式,解決了集體窮、群眾散、產業弱等現實問題。
張家灣村有22戶養殖戶加入了鄉村振興工廠的湖羊標準化養殖小區,通過合作社代養的方式養殖湖羊。代養主要面向家中人口較少、無喂養能力、外出務工不方便喂養和因為各種客觀原因而缺乏勞動力的農戶,他們將自家的湖羊全部放到養殖小區由合作社代養,統一防疫、統一草料、統一標準、統一飼養,農戶每年享受固定分紅1000元。
今年70多歲的張昌杰由于兒子幾年前遭遇車禍截肢,孫子外出務工,家里缺乏勞動力,在村上的鼓勵下,他將自家的20只湖羊放在養殖小區由合作社代養,每年享受固定分紅。
"合作社代養不僅解決了我的養殖困難,分紅還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這對我們這樣的兜底戶來說真是好政策。"張昌杰說。
2021年,張家灣村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來抓,以"三化"草羊產業新模式,推動草羊產業擴量提質、創牌增效。建立"三個一批"養殖模式,農戶通過現金購買、投羊還羔和差價兌換三種方式,湖羊存欄量達到了8313只,比2020年翻了兩番。"‘三個一批’就是農戶自養發展一批,養殖大戶輻射帶動一批,養殖小區兜底保障一批。對于有能力擴大湖羊養殖規模的群眾,采取‘就近就親’原則輻射帶動發展,被帶動農戶每年固定分紅1000元;對于沒有技術和養殖能力的建檔立卡戶,建成湖羊標準化養殖小區1處,統一飼喂,進行分紅。"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陳建軍告訴記者。
截至去年底,張家灣村的集體發展資金已經達到510萬元。為了將村集體經濟最大限度用之于民,村黨支部每年拿出當年集體經濟收入的30%服務群眾。近兩年來,植樹造林8002畝、聘用公益性崗位62人次、為困難群眾發放冬季取暖煤19.5噸、為特困家庭代繳"兩險"27戶、獎勵大學生26人、開展村級環境衛生整治23次、維修水毀道路39公里等,實現了集體經濟紅利全民共享。
本文來自【隴東報-掌中慶陽】,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