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法院執行難,往往難在被執行人下落不明、轉移隱匿財產,難在受買人辦證難,有時候僅一個產權過戶登記就需要兩個多月時間。
浙江法院對此進行了執行"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今天(1月13日),就此召開了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法院執行數字化改革情況,諸暨法院不動產司法處置、拱墅法院司法拍賣輔助事務綜合集成、湖州中院打擊拒執犯罪等作為省高院確定的22個多跨協同子場景應用典型代表,進行成果展演。
溫州的張先生2021年7月14日在網上成功競拍到杭州拱墅區人民法院處置的一輛小車后,來杭州只用半天時間就辦理了車輛登記證。
按照以往的司法拍賣方式,拍賣前,張先生需要先到車輛停放點實地看車,競拍成功后再到法院支付尾款,之后再到稅務局繳齊稅款,最后到車管所辦理車輛過戶手續。整個流程因為要跑多個部門,從競拍開始到成功提車至少需要一周。
現在,張先生只需在線了解車況,通過360°全景展示在網上看車,選到心儀車輛后,提前繳納保證金,最終成功拍到了這輛小轎車。
網上繳納尾款后,張先生來到拱墅法院司法數字服務站,旁邊就是車管所,體驗了從驗車、清洗、修理到繳稅、過戶的"一條龍服務"。
這解決了法拍車"過戶難"的后顧之憂。
2021年,拱墅法院法拍車成交數達374輛,圍觀人數超170萬人次,成交額達3992萬余元,平均成交耗時同比減少48天,溢價率達59.6%。
這得益于拱墅法院的線上"數智拍輔"系統+線下"綜合集成館"這一司法拍賣創新范式,提高了司法拍賣效率。
數字賦能,打擊拒執犯罪
針對打擊拒執犯罪的程序啟動難、調查取證難、辦理效率低等實踐難題,湖州法院聚焦立案移送,協同查證和線上運行,借助數字平臺實現線上流轉,比如以下這個典型案例——
"全域數字法院"建設,一網通辦
"執行難問題成因復雜,本質上是社會治理的綜合性問題,靠法院單打獨斗不可能得到有效解決。"浙江高院黨組成員、執行局長魏新璋說,當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仍處于發展階段,政府信用信息、司法信用信息、社會信用信息之間互聯互通性不夠,多部門聯合懲戒、打擊拒執的合力不夠。
去年1月21日,依托"全域數字法院"建設,智慧執行2.0平臺上線運行。截至目前,智慧執行2.0平臺目前已實現與公安部、自然資源部、證交所、全國3900多家銀行以及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稅務、綜合執法等1000多家協作單位的對接。
全省法院"一網通辦"發起執行協查近3500萬次,執行到位995億元;"一次辦結"線上處置不動產4600多宗、成交132億元,拍賣用時減少40%,平均辦證由原來20天縮短至2天;杭州中院依托涉眾案款發放平臺"一鍵操作",一天就向"龍炎詐騙案"遍布全國的17萬名當事人發放案款17億元,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